晚上在姐姐家吃了黄米蒸饭,糯糯的米佐以红色的豆子和枣,真是好吃的不得了,不由得又想起了小时候的这道美食。
黄米,又称大黄米,软黄米,是去了壳的糜子的果实,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
记得那时奶奶家的地里种着土豆、玉米,胡萝卜等好多庄稼,但总会挤出一块边角地撒点糜子种。本地的糜子籽粒饱满,粘性稠密,口感绵软。糜子苗刚露出头,爷爷叼着烟袋,腋窝夹把镰刀,天天清晨和黄昏去看它们生长的情况。等糜子吐穗时,爷爷就用废弃的木棍钉个十字架,在十字架上捆扎一些稻草,再穿上一件旧棉袄,放在糜子地的中央,吓唬贪嘴的麻雀和田鼠。
成熟的糜子特别的有趣,它们就那么弯着腰,一穗一穗的,摸上去会有毛茸茸的感觉,像极了狗尾巴。收获后,先摆在空地上晾干,之后在磨盘碾了,奶奶用簸箕扬去糜子壳儿,剩下的就是黄澄澄的黄米了。
儿时每到暑假,我们姐弟三人都会去奶奶家住。那时还小,不懂得生活的艰难,整天只是惦记着好吃的,好玩的。比如烤玉米,烤土豆,捉蛐蛐,吃带着青皮的核桃,一大早到园子里采摘带着露水的蔬菜,给鸡鸭狗喂食,听它们嘴里唱着不同的歌,躲在麦秸后面玩躲猫猫。傍晚时分,我们一起把鸡鸭狗赶回窝,听鸟儿们回巢的啁啾,听不知名的虫儿们合奏交响乐,玩得不亦乐乎。
记忆中,奶奶总是用黄米蒸饭招待客人,以此表达好客和热情。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能吃到一顿香喷喷的黄米蒸饭,已经很不错了。做得时候,我总是跑前跑后,递东西什么的看奶奶怎么做。奶奶总是先把黄米放在凉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据说这样蒸出来的黄米有韧性,更黏软一些。之后捞出,在大铁锅上放好屉篦,屉布,大火蒸30分钟就好。那时与黄米蒸饭搭配的多是小扁豆,褐色的,圆溜溜的形状,像满天星似的点缀在黄米之中,看着特别的可爱。
蒸熟后,把黄米放到一个黑色的大瓷盆里,这时奶奶会找专用的工具,一个类似于木锤的家伙,有着圆圆的脑袋,长长的把柄。之后,奶奶左手扶着盆沿,右手拿木锤捣压那些黄米,奶奶的动作很有节奏感,木锤随着胳膊的摆动而一上一下,看得我都有些发呆了。这么好玩,我也想试试,结果还没弄两下子,木锤就被黄米给包围的严严实实,哪里还能动弹!还真是奶奶说的,别看着简单,要做好还真不容易了,这就叫熟能生巧,是要花费一定时间和功夫的。
弄好蒸饭,奶奶又在忙着做汤。我这个馋猫早就等不上了,也顾不得找碗,心急火燎地拿个小勺子直接挖着吃。绵软的扁豆,糯糯的黄米,就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咬一口又绵又软,真好吃。 也可在铁锅里淋几滴麻油,油热后将凉了的黄米放入,用铲子来回翻动,这样炒出来的蒸饭带着一丝焦味,格外的好吃。倘若再拌点白糖,吃到嘴里酥软香甜,真真是舌尖上的美味。
如今也吃蒸饭,却很少看到豆子之类的,多数以红枣为主。只是不管怎么做,我总也品尝不到儿时的那种味道了。
记忆中的黄米蒸饭
晚上在姐姐家吃了黄米蒸饭,糯糯的米佐以红色的豆子和枣,真是好吃的不得了,不由得又想起了小时候的这道美食。 黄米,又称大黄米,软黄米,是去了壳的糜子的果实,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 记得那时奶奶家的地里种着土豆、玉米,胡萝卜等好多庄稼,但总会挤出一块边角地撒点糜子种。本地的糜子籽粒饱满,粘性稠密,口感绵
http://www.suzaoban.com/?a=show&c=index&id=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