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言道】景贤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境内。其名始见于唐代,但鼎盛时期是在宋代。最初,书院大多为民办的学馆。一些富裕之家、饱学之士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修建学舍,有的还置办学田收租,以充办学经费。后来发展到官府也设立书院,其实已经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作为固定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安徽省历史研究所的翁飞博士介绍说,宋代著名的书院有四个
安徽省合肥市景贤书院-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http://www.suzaoban.com/?a=show&c=index&id=45
景贤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境内。其名始见于唐代,但鼎盛时期是在宋代。最初,书院大多为民办的学馆。一些富裕之家、饱学之士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修建学舍,有的还置办学田收租,以充办学经费。后来发展到官府也设立书院,其实已经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作为固定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安徽省历史研究所的翁飞博士介绍说,宋代著名的书院有四个,即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古庐州城里的书院名气和影响力自然比不上四大书院,但也是影响了一大批莘莘学子,而且从时间和办学内容、办学成果上来说,有许多值得骄傲之处。
在今天的蒙城路与安庆路交口的地方,合肥市六中中校区的校园里竖立着一座纪念碑,是一本翻开的书籍雕塑,上面记载着这里曾经是学宫所在地,俗称文庙。最早是庐州府学,即合肥历史上第一所官办的地市级学校,距今已有1100多年,而现在的仿古建筑是解放后新建的。
根据资料记载,庐州府学始建于唐朝会昌年间,宋朝时一度改为景贤书院。曾经有人撰文说“合肥最早书院为元代所建的三贤书院”,那三贤书院其实就是景贤书院。元朝揭徯斯在《景贤书院大成殿记》里解释说,所谓三贤指的是宋枢密副使给事包孝肃公、太子少保马忠肃公和敷文阁直学士王定肃公。
相关人物
马忠肃公指的是庐州人马亮,字叔明,生于957年,卒于1031年,宋太宗时的进士,官至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工部尚书、太子少保。马亮家族在北宋时为合肥第一家族,可考为官的有十几位之多,与宰相辛仲甫、吕蒙正、吕夷简、王珪等都有姻亲,《宋史》里有马亮传载;王定肃公指的是王希吕,字仲行,他虽然是宿州人,但担任过庐州知府,《宋史》里说他“天性刚劲,遇利害无回护意,惟是之从”,也是一位为官清廉、刚正不阿的人。
明朝时,四川省西充县人马金就任庐州知府后,特别重视教育,发展了景贤书院,培养才子。《中国人名大辞典》载文说:“马金所至有惠政,民庙祀之。”时称“天下清廉第一”。
历史上,那里是几经兴替,屡遭战火。1853年,太平军进攻合肥,一把火将那里所有的建筑焚烧殆尽。后来,还是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重新将其修复。可以说,这里历来都是书生学者以及清官们流连忘返、研疑解惑的场所,留下了庐州众多名人的足迹,包括姚铉、窦默、蔡悉、龚鼎孳、李天馥、朱景昭、蒯光典、李鸿章等。
现状
1929年,安徽省立第六女子中学迁到那里。抗战时,学校迁到立煌县(今天的金寨县),改称“安徽省立立煌女子中学”,抗战胜利后才重新迁回那里,几度易名,至1956年创办完中时方定为“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虽然校名屡经更迭,校园数次搬迁,但优良、严谨的办学传统却流传至今。
安徽省合肥市景贤书院-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景贤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境内。其名始见于唐代,但鼎盛时期是在宋代。最初,书院大多为民办的学馆。一些富裕之家、饱学之士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修建学舍,有的还置办学田收租,以充办学经费。后来发展到官府也设立书院,其实已经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作为固定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安徽省历史研究所的翁飞博士介绍说,宋代著名的书院有四个
http://www.suzaoban.com/?a=show&c=index&id=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