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情况观察——以资产证券化和批量转让为例-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http://www.suzaoban.com/?a=show&c=index&id=4482
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支持服务部 蒋雯雯
2025年1月12日,金融监管总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2024年全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超3万亿元。该处置力度基本与2023年持平。另据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万亿元,较三季度末减少977亿元。具体到信用卡层面,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239.64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43%。2024年全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均超过1000亿元。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及其占应偿信贷余额比例情况如图1所示。
结合公开信息及历年上市银行业绩报告相关数据,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不良金额及不良率在2020年及2023年后出现了两次明显的波动。随着行业发展步入新阶段,2024年,部分银行信用卡卡量、交易量、透支金额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导致不良率上升。2019—2024年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金额和不良贷款占比如图2、图3所示。
关于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信用卡行业早期主要通过催收服务商或律所进行传统催收及司法清收,从而实现欠款的直接回收。近年来,伴随行业参与者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及相关监管政策的调整,不良资产证券化、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已成为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处置方式。此外,金融机构的内部核销也起到重要作用。据公开的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文件,部分银行近几年的不良信用卡本金处置金额中,贷款核销(本金)占比基本在60%~80%之间。
不良资产证券化:年度规模保持稳定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16年4月公布的《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他经监管部门认定的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不良贷款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以该不良贷款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证券化融资工具。
据公开信息,2024年全年,共有15家银行发行65单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总发行规模141.91亿元,未偿本息费余额总额1982.63亿元。相比之下,2023年共15家银行发行64单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总发行规模167.57亿元,未偿本息费余额总额1940.26亿元。2022年共计发行41单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总发行规模132.51亿元。2021年共计发行38单,总发行规模93.02亿元。综合历史统计数据,2019—2023年,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数量及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4年相较2023年总发行规模略有下降,未偿本息费余额总额依旧有小幅上升,整体维持处置规模。
区分银行来看,2019—2024年,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数量最多,共发行34单,浦发银行及民生银行位居其后,分别发行26单及23单。招商银行也是发行规模最大的机构,六年总发行规模达104.06亿元,其次为中信银行,总发行规模89.44亿元,建设银行位列第三,总发行规模84.82亿元。
从变化趋势来看,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机构2023年及2024年的发行数量与规模均较之前有明显增长,工商银行2020年之后发行数量及规模有明显下降。江苏银行于2022年首次发行,为第一家公开发行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区域性银行。2019—2024年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如图4、图5所示。
发行规模与未偿本息费余额的比例,可显示此银行一般以何种“折扣”水平发行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据计算,不同银行呈现出不同特点,多数银行的这一比例在10%上下。建设银行近几年维持较高水平,基本在10%~14%区间,招商银行2022年的这一比例达到15%。2021—2024年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未偿本息费余额及发行规模与未偿本息费余额比例如图6所示。
聚焦2024年,平安银行发行了10单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数量最多,招商银行发行8单,广发银行发行7单。从发行规模来看,中信银行总额最高,全年达23.60亿元,随后为招商银行及浦发银行,发行规模分别为18.00亿元及17.06亿元。
从具体项目来看,中信银行的“惠元”2024年第八期、第三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分别为8.00亿元、6.66亿元,随后为建设银行的“建欣”2024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为5.60亿元。从每单项目的发行规模平均值来看,中信银行也是最高的,平均值在5.90亿元左右。相比之下,江苏银行、民生银行的项目发行规模较小。
在单笔贷款平均本息费余额方面,中国银行的“中誉至诚”2024年第九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最高,达11.07万元,随后为光大银行的“福鑫”2024年第二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及建设银行的“建欣”2024年第九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单笔贷款平均本息费余额分别为9.00万元及8.81万元。从平均值来看,平安银行发行项目的单笔贷款平均本息费余额普遍较高,邮储银行和广发银行的则普遍较低。相比前几年,2024年绝大多数项目的单笔贷款平均本息费余额在10万元以下。
光大银行的项目借款人加权平均年收入普遍较高,平均值在34万元左右,最高的为“福鑫”2024年第五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借款人加权平均年收入达50.12万元。平安银行及江苏银行的项目则普遍较低,多数在3万元左右。
农业银行的借款人加权平均获得的授信额度普遍较高,平均值在12.48万元左右,江苏银行、邮储银行的项目普遍较低,多数在2万元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在选取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回收情况等多种因素,因此,以上数据仅能代表本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情况,并不能完全代表银行信用卡业务整体情况。
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规模创新高
2021年1月,原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2022年8月,原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初步考虑选择6个省份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同年12月30日,原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注册地位于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广东、甘肃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纳入试点机构范围。
20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公开《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8632号建议的答复》,针对王立生代表(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提出的“将吉林纳入全国不良资产转让试点范围”的建议,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会同财政部综合考虑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情况、相关企业展业情况、高风险机构及不良贷款转让处置需求等因素,研究出台有关制度,扩大试点范围或推进试点政策常态化实施。同年1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有序拓宽金融不良资产收购范围,明确细化可收购的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标准,引导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坚守不良资产主阵地,提高收购、管理、处置专业能力,加快不良资产出清。
至2025年1月,银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及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已满四年,相关政策逐步完善,进一步引导行业有序发展。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登中心”)于2025年1月27日更新的《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显示,目前已开立账户的机构涵盖银行、资管公司、消费金融、汽车金融、金融租赁、信托等多种类型。试点前期,以信用卡为基础资产的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相对较少。据公开信息,2021年仅有工商银行2单、兴业银行1单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资产包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2022年仅有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共计4单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全部未偿本息余额总额仅为3.60亿元。
2023年,共有16家银行挂牌112单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全部未偿本息余额总额为465.05亿元,除全国性银行之外,还有多家区域性银行首次发行。据银登中心发布的《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年度报告(2023年)》,2023年信用卡透支类资产在批量个人业务未偿本息总额中占比由2022年的2.05%大幅提升至39.15%。
2024年全年,共有17家银行挂牌83单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不包含重新挂牌,部分项目基础资产包含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全部未偿本息总额为561.14亿元。其中,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广州银行等多家银行为首次发行。
平安银行2023年挂牌59单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2024年挂牌21单,均位列首位;民生银行2023年挂牌14单,2024年挂牌12单;其他挂牌数较多的机构包括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等。2023年,全部未偿本息总额最高的三家机构分别为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各自项目的全部未偿本息总额分别为209.76亿元、142.40亿元及59.19亿元。2024年,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的全部未偿本息总额最高,分别为213.06亿元、105.01亿元、102.61亿元。2023年、2024年部分银行信用卡个贷不良批量转让项目发行数量详见表1、表2。2023年、2024年部分银行信用卡个贷不良批量转让项目未偿本金总额及未偿本息总额详见表3、表4。
从2024年的具体项目来看,未偿本息总额方面,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2024年第8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最高,为35.12亿元,其次为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2024年第3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及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2024年第7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未偿本息总额分别为18.25亿元及17.66亿元。
加权平均逾期天数方面,平安银行的项目普遍较高,平均值超过2000天,即5年以上;顺德农商银行、江南农商银行的项目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较低,均在1年以内。
南京银行2024年第5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的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最高,为37.35万元;北京农商银行2024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的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也超过了30万元,为31.95万元。整体来看,共有5个项目在20万元以上。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的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较低,平均值均在2万元左右,呈现出小额分散的特点。
借款人特征方面,北京农商银行、南京银行、丹阳农商银行、江南农商银行的部分项目借款人加权平均授信额度超过了20万元;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则普遍较低,平均值在2万元左右,这体现了不同银行在资产选取时的不同策略。
从诉讼情况来看,多数资产包内的不良资产处于未诉状态。
从受让方情况看,截至2024年末,在所有已公开受让信息的信用卡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中,辽宁富安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获得6个资产包,位列第一;其次为天津滨海正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获得4个;北京市国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及吉林省盛融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各获得3个。目前公开的受让方均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据银登中心公布的数据,2023年,信用卡透支项目每单业务平均合格意向受让方报名数量为5.24家。2024年三季度,信用卡透支的批量个人业务平均意向受让方数量达到了9.2个,其中在6亿及以上项目规模区间更是达到了11.4个。
综合历史数据来看,2024年一季度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的平均折扣率为11.50%,平均本金回收率为14.60%;二季度平均折扣率为3.60%,平均本金回收率为7.80%;三季度平均折扣率为5.80%,平均本金回收率为8.90%;四季度平均折扣率为5.10%,平均本金回收率为7.40%。平均折扣率与平均本金回收率之间一般有2~4个百分点的差值。批量个人业务(信用卡)平均折扣率及平均本金回收率详见表5。
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截至2023年末,全国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共60家,行业实收资本合计2646亿元,总资产合计11 239亿元;平均实收资本44亿元,平均总资产187亿元。以我国境内证券市场唯一以不良资产管理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海南海德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2024年半年业绩报告中提及,“个贷不良行业自去年开始第二批批量转让试点工作以来,新增了500余家资产转让方,市场成交规模快速增长,为公司个贷不良资产管理业务提供了充足的业务来源”。
2024年,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信用卡不良资产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均较为活跃。在监管政策日趋完善和市场环境逐步向好的背景下,信用卡不良资产处置渠道进一步打开,有助于各机构改善资产质量,出清风险,轻装上阵。
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支持服务部 蒋雯雯2025年1月12日,金融监管总局在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2024年全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超3万亿元。该处置力度基本与2023年持平。另据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万亿元,较三季度末减少977亿元。具体到信用卡层面,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1239.64亿
http://www.suzaoban.com/?a=show&c=index&id=4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