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言道】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句使扬州这个地名广为传播,然而即使游览过扬州的人也许并不知晓,古代扬州曾经是天下三分明月二分独照的繁华都会。曹聚仁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万里行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中曾经讲:百年以前,扬州是中国最热闹的大城市,与西安、北京、洛阳齐名;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与巴黎、伦敦、罗马、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并列,可见其
从临汾到扬州——晋商巨贾亢家的兴勃亡忽-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http://www.suzaoban.com/?a=show&c=index&id=3214
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句使扬州这个地名广为传播,然而即使游览过扬州的人也许并不知晓,古代扬州曾经是天下三分明月二分独照的繁华都会。曹聚仁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万里行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中曾经讲:百年以前,扬州是中国最热闹的大城市,与西安、北京、洛阳齐名;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与巴黎、伦敦、罗马、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并列,可见其繁荣程度。而且从东汉起直到清代乾嘉年间近一千五百年,世界上未见哪个都市有过如此悠久的繁荣历史。
纵横海内的三晋商人在扬州的繁荣历史上,曾有过杰出的贡献。其中以清代平阳府(今临汾)富商亢氏家族最为著名。对于亢氏的富有和财富来源,也许出于尚未专门研究而疏忽,或者出于地域偏见,有的学者凭部分来源于传闻的古人笔记、小说等记载:亢氏因得李自成财宝而起家,笔者翻阅大量文献,认为此说不仅缺乏实据,而且其中包含对山西人缺乏了解的地域偏见。
山西商人在扬州的发展,是晋商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了解晋商开发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以富闻名的亢氏家族关于明清扬州盐商的典型家族,历来有“北安西亢”或“南季北亢”之说,“北安”指安歧,朝鲜人。“南季”指江苏泰兴季氏。“西亢”“北亢”指山西平阳(今临汾)亢其宗及其家族。亢氏因富有,人称“亢百万”。马国翰《竹如意》卷下记载:“山右亢某,家巨富,仓庾多至数千,人以‘百万’呼之,恃富骄悖,好为狂言。时晋省大旱,郡县祈祷,人心惶惶。亢独施施然,对众扬言:“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笨菏霞抑型蚴存粮,即使三年干旱也无饥馑之虞,这在当时的确是富有的一大标志。
山西人一向对家居房屋建筑有一种特殊的偏好,不仅作为居住之所,可以显示其富有,而且作为家产经营。亢氏久居扬州对南方园林有深入的了解,不仅在扬州建筑了私家花园,而且在山西临汾有可以接待皇上的园林。清代山西忻州籍的李斗,在他穷三十年功完成的名著《扬州画舫录》中,记载了亢氏在扬州的巨大家业:亢园在小秦淮。初,亢氏业盐,与安氏齐名,谓之“北安西亢”。亢氏构园城阴,长里许,自头敌台起,至四敌台止。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为“百间房”。建筑占地长里许,房屋百间,位置在扬州古城东门外小秦淮河边,如此宏大的建筑群,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其耗费之巨,可以想象其经济实力之雄厚。亢氏在平阳府(今临汾)同样建筑亢氏花园。孙静安《栖霞阁野乘》卷下有《季亢二家之富》条说:“江南泰兴季氏,与山西平阳亢氏,俱以富闻于天下……亢家园在山西平阳城外,中设宝座,盖康熙时尝临幸焉。园大十里,树石池台,幽深如画,婢媵皆作吴中装束。”
亢氏不仅有存粮万石,豪华的房屋和花园,而且在演戏娱乐和婚嫁上的花费,也可以看出其富有的程度。《栖霞阁野乘》卷记载,“康熙中,《长生殿》传奇曲本新出,亢氏命家伶演之,器用衣饰费镪四十余万”,数十万开销用于演戏娱乐,在亢氏视之为小事一桩,可见“富甲天下”并非传言。《清稗类钞•婚姻类•韩承宠妻奁资数万》:“亢氏为山西巨富,自明已然,洪洞韩承宠妻娶于亢氏,奁金累数万”。
在山西学者张正明著的《明清晋商及民风》(人民出版社,2003)研究中,将亢氏作为明清山西16位重要商人之一。虽然亢氏的资产数字缺乏准确记载,根据《清稗类钞•农商类•山西多富商》:“山西富室,多以经商起家。亢氏号称数千万两,实为最巨”,估计最多时有数千万银两,堪称山西首富。在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银两至百万银两的侯、曹、乔、渠、常、刘姓诸家族。亢氏家族财富来源据记载亢氏发迹于明朝末年。亢氏巨大财富如何累积的呢?对此缺乏足够资料,主要根据清代小说家言,如许指严《象齿焚身录》,如易宗夔《新世说•汰侈》等,更有甚者,将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中的描写李闯王藏金的情节和山西人亢氏发家联系起来(韦明铧《两淮盐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因此提出:亢氏如何发迹仍然是一个谜。
因为有流传的说法,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得到大量财富,后来败走西安,便将这些财富埋藏在山西境内,据说山西人掘地得到这些财富的,如亢家便是。这种传说也许来源于易宗夔的《新世说•汰侈》:“亢氏,籍山西。相传李自成西奔时,所携资重,皆弃之山西,尽为亢所得,遂以起家,富甲天下。”事实上,依据史料记载,亢氏经营盐业、典当,也是粮商,还是封建大地主。首先,亢氏是大盐商。清代盐业实行专卖制度,由政府特许的盐商凭盐证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这种贩运特权,使盐商获利颇丰。清代盐场中淮盐居首,而亢氏在淮盐集中地购买了大片土地,并有“百间房”的巨大房产。当时扬州盐商有“北安西亢”之说,安氏指安岐,朝鲜人,是康熙年间权倾一时的相国明珠的家仆,在天津和扬州经营盐业成为富翁,是当时两淮盐务总商,属于两淮盐商中的头面人物。亢氏与安氏齐名,亢氏在两淮盐商中的资本和权势可想而知。张正明认为:亢氏籍平阳(今临汾)与河东盐池(今运城盐池)同在晋南,亢氏同时在河东经营盐业也是可能的。即使扬州一地之盐业,仅特许专卖一条盐路,足以使亢氏“富甲天下”,而“康熙时尝临幸”。韦明铧在其另一著作中也谈到,亢氏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盐业,假如淮南的盐业不给亢家带来巨利,亢家不会在扬州建造起“百间房”那样规模宏大的花园。
其次,亢氏是个大典当商。亢氏在扬州经营盐业同时经营典当。典当是封建社会以衣物等动产作押,进行放款的高利贷机构。据资料记载,清代山西典商颇多,而亢氏则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大典当商。邓之诚《骨董琐记》卷三《富室》条中曾经说:“康熙时平阳亢氏,泰兴季氏,皆富可敌国,享用奢靡,埒于王侯……皆业鹾典。”即可为证。
再次,亢氏是个大粮商。亢氏在当时经营粮店和粮食长途贩运。当时北京,由于是畿辅之地,四方辐辏,买米糊口之人倍繁于它省。而北京资本最多,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亢氏正阳门外所开设的粮店。据说,因其名声在外,曾经有人企图半道劫夺由外地运往该粮店的米粮,后被一位王爷获知“拔刀相助”,才未被劫走。
此外,亢氏还是个封建大地主。亢氏拥有大量田宅,在原籍平阳府“宅第连云,宛如世家。”可见,亢氏集盐商、典当商、粮商、封建地主于一家,而且各业皆赫赫有名,其财富自然源源而来,必然“富可敌国”,“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的说法自然不虚。而亢氏又和皇帝和王爷有交情,又有类似连锁经营的多种产业,聚南北东西之财,可谓“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而亢氏家族从明代末年开始经商,到乾隆年间历百余年。“山西富室,多以经商起家”(《清稗类钞•农商类•山西多富商》),完全可以解释亢氏财富之源。
亢氏家族的衰落及其原由在《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1749-1817)生活时期,亢氏家族已经衰败。亢氏在扬州的巨大家业,“至今地址尚存,而亭舍堂室,已无考矣。惟留文荡画桥一石,款识十二字云:‘丙寅清和八十一老人方丈书’,尚嵌在杨高三家水门上”。李斗记载,亢家花园旧址合欣园改为茶肆,以酥儿饼见称于世。可见山西亢家在扬州的家业已经破产。
至于破产的原因目前尚未看到更多的文献记载,根据有限的文献和推测,大概有几个原因:火灾、皇权的搜刮,以及后继乏人等等。孙静安《栖霞阁野乘》卷下有《季亢二家之富》条载:(亢氏)“雍正末,所居火,凡十七昼夜,珍宝一空。今则荡然无存,园亦鞠为茂草矣”亢氏家族衰败的描写,最详细的要数许指严所撰的《象齿焚身录》(载于《虞初广志》卷五)。据许氏说,乾隆四十年以后,因为外事征战,内兴土木,国库日益空虚,“于田赋一节已无望,乃注意盐务,取其富商敲剥之”,此时便想起了亢家。用乾隆帝的话说:“朕向以为天下之富,无过鹾商;今闻亢氏则小巫见大巫也”,亢氏从明代到这时已经五代,这时亢家主人即亢其宗。清廷为攫取亢家财富,故意任命亢其宗为管理河工与盐务的官。不料河、盐两边均亏空,朝廷正好借此为名,籍没亢家。当时人戏称这是“皇上向亢家借银子”。当然,《象齿焚身录》只是小说家言,不足为据,作者的意思是大象因有齿而毁其身,亢氏因有钱而毁其家,此中自有寓意在。
另据许指严《南巡秘记》载,亢氏至乾隆以降,便无后人,赫赫扬扬数百年的“北亢”,也从此成为历史。
山西盐商对扬州的繁荣历史上曾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从山陕会馆作为扬州最早的会馆可以看出,扬州发展中山西商人的贡献。
今日,京杭大运河边的山陕会馆遗址,似乎仍然向世人述说着扬州的繁荣和发展是由于山西商人特殊的贡献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研究晋商在扬州历史上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华亢氏网
从临汾到扬州——晋商巨贾亢家的兴勃亡忽-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句使扬州这个地名广为传播,然而即使游览过扬州的人也许并不知晓,古代扬州曾经是天下三分明月二分独照的繁华都会。曹聚仁先生在他的散文集《万里行记》(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中曾经讲:百年以前,扬州是中国最热闹的大城市,与西安、北京、洛阳齐名;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与巴黎、伦敦、罗马、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并列,可见其
http://www.suzaoban.com/?a=show&c=index&id=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