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言道】一张公交卡从青岛到上海这个暑假里15岁少年孟想从青岛出发,用时4天经过38次换乘,途经9座城市独自完成了这趟单程1133公里的公交旅行最终顺利抵达上海“坐公交车是认识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青岛少年孟想是个不折不扣的公交车迷,平日里一有空,他就会跳上公交车出游,他的账号“开往高铁平度站”发布的所有视频也几乎都与公交车有关。谈及这次一路乘公交车从青
15岁少年从青岛坐公交来上海!-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http://www.suzaoban.com/?a=show&c=index&id=2270
一张公交卡
从青岛到上海
这个暑假里
15岁少年孟想
从青岛出发,用时4天
经过38次换乘,途经9座城市
独自完成了
这趟单程1133公里的公交旅行
最终顺利抵达上海
“坐公交车是认识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
青岛少年孟想是个不折不扣的公交车迷,平日里一有空,他就会跳上公交车出游,他的账号“开往高铁平度站”发布的所有视频也几乎都与公交车有关。谈及这次一路乘公交车从青岛出发抵达上海的旅程,他说,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公共交通,痴迷于公交车”。
这次旅行,孟想计划了很久。“从开始计划,到真正出发,总共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平日里一放假我就规划路线,了解当地的新闻和交通信息,因为种种原因,出发时间一拖再拖,最终选在了8月8日。”
出发当天,孟想凌晨四点多就睡不着了,将相机、充电线、洗漱用品、换洗衣物全部装进背包后,他踏上了一个人的旅途。先是乘坐5路公交车抵达青岛站,随后坐地铁1号线到达井冈山路,再换乘地铁13号线抵达董家口火车站。这也是孟想整个旅途中,仅有的两次乘坐地铁。
公交车上的日出到日暮
从青岛到日照,再一路经过连云港、宿迁、淮安、扬州、泰州、南通,孟想一路向南,先后搭乘38趟公交车,最后抵达上海。
4天的旅程中,孟想每天要拿出12个小时搭乘公交车。旅行第一天,因为没有赶上宿迁市沭阳县的312路末班车,孟想只能在吴场镇住了一晚,赶第二天早上6点的首班车前往淮安。但他说,不确定的意外和惊喜正是旅行的意义和乐趣。
由于每天的行程无法提前规划,因此孟想对于旅途中的吃住计划只有3个字——看心情。孟想说:“一个人出行时间充裕,行动自由,住宿也很随意。我第三天晚上的住宿费用最高,花了150元,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临近中午才出发。最后到达上海时,路上的吃住行总共花了600元左右。”
孟想在上海市区的第一顿早餐。他说:“我很喜欢吃上海的生煎包,回青岛之前,专程去吃了一次。”
4天的旅途,平均一天要行进三四百公里,但靠窗坐在公交车上,也让这位少年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沿途风景。他说:“从城市到农村,再从农村到城市,路上风光真的很美。尤其到了农村,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嚣,田间小路棒极了。”
慢下来的低成本旅行方式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没有过多风景和人物的镜头,有的大部分是等车、公交车进站、上车、下车的镜头,伴随着许巍的《蓝莲花》,孟想的公交旅行视频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这段特别的公交车之旅被孟想制作成视频并发布在网上后,受到了关注,更有不少网友对公交旅行产生了好奇心。
很多网友疑惑,孩子独自跨省游,家长竟如此“心大”?对此,孟爸爸表示,自己开始也提出陪着儿子一起去,但孟想坚持自己走。孟爸爸分析,儿子之所以不想让家长陪伴,一是渴望自由,二是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最终,他也选择了相信儿子。而当有关儿子的新闻报道见诸网络的时候,孟爸爸坦言,“真觉得挺骄傲和自豪的”。
还有不少人提出,现在许多人的旅游方式是直接飞到目的地,前往网红地打卡拍照,目的性太强,少了很多乐趣。乘坐公共交通,特别是城乡公交车,更有生活气息,也会更加惬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旅游时会选择公交车专线,这种旅行方式的出现,在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让游客通过公交车,更多接触到这座城市的人和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层层优化,会涌现出更多低成本、适合慢节奏游玩的公交旅游路线。
对孟想和许多公交迷来说
公交旅行是
最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
孟想计划明年放假
乘公交车从青岛前往北京
未来
他想乘坐公交车游遍中国
青年时评
15岁少年的胆气和行动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这两天,青岛15岁的少年孟想花153元一次次换乘公交,历时4天时间跨越1133公里抵达上海的故事,在网络上火了。这样放养的孩子,如今似乎变得很“稀罕”。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这一点在当下似乎成为了奢望。很多孩子用互联网的碎片知识,拼凑出了万卷书“已阅”的假象,而这些虚幻的互联网得来的见识,并不足以支撑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真实认知。在疫情之前,行万里路甚至被很多人异化成了出国旅游,拍照打卡发社交软件上炫耀一波,收工。
不能简单地说,很多年轻人的见识变短浅了,他们或许知晓得比古人多,但在父母呵护下的景点观光式旅行,没有自主的经历,辛苦的磨砺,怎么可能内化成人生的阅历呢?走马观花、俯视众生的结果,必然是生活的悬浮。人云亦云,或者为争而争,这体现在社交网络上,是群体的幼稚化、情绪化,从而让公众惊诧地发现,很多年轻人对待不少社会热点的态度,戾气十足,缺乏起码的包容和理性思考。
孟想从小对公交出行颇为痴迷,因此他发展出的是独立的兴趣爱好,而兴趣爱好将是一个人一生的伙伴;他在独自出行前,需要自己先规划好行程,这锻炼的是他的全局观;沿路有时候要调整路线,这锻炼的是他随机应变的能力;年仅15岁,却要走过9座不同的城市,这更是锻炼了他与人交往、和社会接触的能力。不要说对一个孩子,对很多大人来说,这些能力都是弥足珍贵的。
年轻,就是对这个世界要有起码的冲动和热血,其实,也有很多年轻人也不想只是沉迷在电子产品中,但有冲动是一回事,有行动力又是另外一回事。躺在沙发上,内心已经遨游完了九州,那跟“说走就走”之间,不啻是月亮和太阳的距离。胆气和行动力,将是孟想这类孩子,未来最大的财富。
当然,对很多家庭来说,不可能放心让孩子这么去闯荡。忍饥挨饿怎么办?有没有可能遇到坏人?路途中会不会出现交通意外?但这样的担忧,其实会是为人父母者,一辈子的担忧。因为担忧而将孩子永远呵护在翅膀下,孩子自然学不会振翅高飞。我们一边批判着“社会上的巨婴越来越多”,一边又收紧孩子的翅膀,这显而易见是一个悖论。
孟想的父母也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早在他10岁时。其实孩子需要有行动力,父母也需要,甚至,后者的行动力更重要。与其每天在家里哀叹“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抱怨他“怎么就像个废物”,还不如找个合适的时机早早放手,做孩子们背后那一对“隐形的翅膀”。
当有能力翱翔于苍穹之下的雄鹰多了,我们这个社会,才能长久健康稳定地运行下去。
来源:上海新闻广播、齐鲁晚报、青岛新闻网
15岁少年从青岛坐公交来上海!-采编:苏造办智慧商显15510033533
一张公交卡从青岛到上海这个暑假里15岁少年孟想从青岛出发,用时4天经过38次换乘,途经9座城市独自完成了这趟单程1133公里的公交旅行最终顺利抵达上海“坐公交车是认识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青岛少年孟想是个不折不扣的公交车迷,平日里一有空,他就会跳上公交车出游,他的账号“开往高铁平度站”发布的所有视频也几乎都与公交车有关。谈及这次一路乘公交车从青
http://www.suzaoban.com/?a=show&c=index&id=2270